关注我们
首页 > 涨跌榜 » 正文

企业所得税(600730股票)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企業所得稅怎樣算

應納企業所得稅稅款=應納稅所得額×25%。

根據《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後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根據《實施細則》規定:企業預繳所得稅時應當按納稅期限的實際數預繳,按實際數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上一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的l/12或l/4,或者按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所得稅。據此,預繳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爲:月(季)預繳所得稅款=月(季)應納稅所得額×33%或:月(季)預繳所得稅稅額=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25%。

企業應納的企業所得稅,都應在月(季)預繳的基礎上,於年度終了後,在規定的期限內彙算清繳,多退少補。計算公式爲: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3%;彙算應補(退)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各月(季)預繳所得稅稅額合計。

假如你第一季度利潤末本年利潤累計爲A,那麼你這時候就要預繳A25%的企業所得稅,第二季度假如利潤累計額小於A(爲B),那麼你這個月就不要交所得稅,如果高於A,那就要補交(B-A)0.25的企業所得稅,第三和第四季度依此類推。

也就是說從第一季度開始到後面幾個季度,你就依次比較損益表的利潤累計額,如果後面期的大於前期中大的那個,就要對差額按企業所得稅率預交所得稅,如果小於就不用交。所以你的情況,第四季度應該預交的企業所得稅是10萬減去第三季度繳納的2萬5以後的75000元。

擴展資料:

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是據以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准予扣除項目的金額。成本是納稅人爲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和各項間接費用。費用是指納稅人爲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等。除此以外,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對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按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企業所得稅法定扣除項目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外,稅收有關規定中還明確了一些需按稅收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扣除項目。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於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計稅工資的扣除。 條例規定,企業合理的工資、薪金予以據實扣除,這意味着取消實行多年的內資企業計稅工資制度,切實減輕了內資企業的負擔。但允許據實扣除的工資、薪金必須是“合理的”,對明顯不合理的工資、薪金,則不予扣除。今後,國家稅務總局將通過制定與《實施條例》配套的《工資扣除管理辦法》對“合理的”進行明確。

⑶在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方面,實施條例繼續維持了以前的扣除標準(提取比例分別爲14%、2%、2.5%),但將“計稅工資總額”調整爲“工資薪金總額”,扣除額也就相應提高了。在職工教育經費方面,爲鼓勵企業加強職工教育投入,實施條例規定,除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⑷捐贈的扣除。納稅人的公益、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會計利潤的12%以內的,允許扣除。超過12%的部分則不得扣除。

⑸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業務招待費,是指納稅人爲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而發生的交際應酬費用。稅法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業務招待費,由納稅人提供確實記錄或單據,分別在下列限度內准予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進一步明確,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也就是說,稅法採用的是“兩頭卡”的方式。一方面,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只允許列支60%,是爲了區分業務招待費中的商業招待和個人消費,通過設計一箇統一的比例,將業務招待費中的個人消費部分去掉;另一方面,最高扣除額限製爲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這是用來防止有些企業爲不調增40%的業務招待費,採用多找餐費發票甚至假髮票衝賬,造成業務招待費虛高的情況。

參考資料:企業所得稅-百度百科

企業所得稅是什麼意思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取得應稅所得、實行獨立經濟覈算的境內企業或者組織,就其生產、經營的純收益、所得額和其他所得額徵收的一種稅。

(一)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

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內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

(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在銀行開設結算賬戶;

2.獨立建立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

3.獨立計算盈虧。

(三)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總額-准予扣除的項目。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對逃稅罪明確規定: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佔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數額巨大並且佔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其中規定:

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企業所得稅怎麼算?

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25%或20%、15%)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即據以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爲25%。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繫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擴展資料: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⑴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

⑵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⑶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在轉化爲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⑷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⑸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

⑹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⑺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於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⑻各種贊助支出。

⑼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怎麼算

企業所得稅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應交所得稅: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費用-收入】現行稅率;

2、計算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資產類)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負債類)(賬面價值-計稅基礎)(-1)+x=應納稅x;-x=可抵扣x;

3、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增長額=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預計轉回稅率_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餘額;

4、做分錄,所得稅費用的簡算法: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永久性差異)現行稅率、永久性差異=費用-收入成立條件:預計轉回稅率=現行稅率、特殊情況:預計轉回稅率≠現行稅率,則公式不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爲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範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爲,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第三條

稅收的開徵、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徵、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決定。

企業所得稅是什麼

1、所得稅是對納稅人淨收入(法定所得)課徵的一類稅收,他能夠體現量能負擔的原則。

法定所得是指:稅法規定的作爲課稅對象的所得,也稱應稅所得;通常爲一定時期(如一箇納稅年度)內納稅人取得的收入減去取得這些收入而發生的成本、費用後的餘額,所以所得有時也稱淨收入。

2、按所得的主體分爲:個人所得、公司所得、合夥企業所得、獨資企業所得等。

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屬於法人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取得的各類所得徵收的一種稅。依照我國法律法規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企業所得稅法。

個人獨資企業屬於自然人性質的企業,繳納個人所得稅

合夥企業的自然人合夥人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合夥人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企業所得稅是對中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範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覈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大種類,即:(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4)聯營企業(5)股份制企業(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爲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條企業分爲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新企業所得稅法所稱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新企業所得稅法所稱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第三條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繫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繫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第四條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爲25%。

非居民企業取得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爲20%。

第六條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爲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股票st是什么意思」自购债基受债市拖累 低点买入明星基金却现大涨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